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机关党建

【每日一悟】工作金点子:从“事后算账”到“事前算赢” ——谈财务工作中的预算绩效管理思维

作者:孙彤 来自: 时间:2025-09-02 16:00

在传统观念里,财务工作常被视为“管钱”“记账”“报销”,侧重于事后的核算与监督。然而,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深入推进,财务工作的重心必须前移,从“事后算账”的“账房先生”,向“事前算赢”的“决策参谋”转型。

所谓“事前算赢”,核心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,特别是在预算编制和项目立项的源头环节,就进行充分的“成本效益”分析和“目标可行性”论证。这要求我们:

在预算编制阶段“多问几句”。一是问目标:这项预算要达到什么具体、可衡量的产出和效果?对应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、合理?二是问方案:实现目标的方案是否是最经济有效?有没有成本更低、效益更好的替代方案?三是问风险:项目实施可能面临哪些风险?应对措施是否充分?

在项目管理中“提前介入”。财务人员不应等到项目结束才去核算花了多少钱,而应在项目申报初期就主动参与,从财务角度对项目支出的合理性、标准的准确性、资金保障的可持续性提出专业意见,确保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

建立“成本效益”的思维习惯。无论是审核一项支出,还是评估一个政策,都要习惯性地思考其“投入产出比”。不仅要看花了多少财政资金,更要看这些资金带来了多少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、促进了多少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。

将“预算绩效管理”思维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在每一笔预算、每一个项目中践行“事前算赢”的理念,是我们财务人员成为行家里手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