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古城动态

古城古今|台儿庄古城“七十二巷”命名

作者: 来自: 时间:2022-12-08 08:29

《峄县志》记载,“台(儿)庄跨漕渠,当南北孔道,商旅所萃,居民饶给,村镇之大,甲于一邑,国朝高宗(乾隆皇帝)赐为‘天下第一庄’。”

台儿庄古城形成于汉、发展于元、繁荣于明清,有着“一河渔火、歌声十里、夜不罢市”的美誉。虽然数百年繁华被侵略战火摧毁,但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脊梁始终挺立。战后,历经复苏、重建、发展,古城浴火重生,形与神全面复活。

在这里,每一座建筑都是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,每一条街巷都有悠远沉静的历史记忆,它们被人们赋予姓名,或源于历史,或寄托美好,也有一些无名街巷,始终默默无闻……

为完善古城文化空间布局,进一步提升古城文化品位,台儿庄古城今年对七十二条无名街巷进行了命名。名称,不仅是代号,还是精神气质的象征。七十二巷的命名,以古城三大文化为基础,反映了街巷的历史、地理、文化等特征。

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,是京杭运河上的“水旱码头”,全国各地的商贾汇集于此,分属于不同地区的社会观念、精神文化、思想意识在此交汇、碰撞,台儿庄渐渐出现了徽派、晋派、闽南、京派等文化。接下来,将以天后宫巷、万家东巷为例,聊聊命名背后的故事。由名可见,这两条街巷一定与天后宫和万家有关,它们分别代表着台儿庄的闽南文化与晋派文化。

天后宫巷

它的名称来源于天后宫这座庙宇。天后宫俗称“妈祖庙”,于乾隆十一年由闽商陈氏的家祠奉旨改建而成,1938年,天后宫毁于台儿庄大战战火,2009年原址重建天后宫,201151日建成开放。

妈祖庙在沿海供奉居多,为何会出现在地处内陆的台儿庄?这是因为京杭运河在此经过,带来了舟船云集、经济繁荣的盛况。清朝实行海禁后,闽商转入内地,顺着运河北上来到台儿庄经商,天后信仰也跟随闽商脚步传播至此。

台儿庄古运河拥有丰厚的水文资源和灿烂的人文积淀,如今,它的航运功能已经演变成为风景秀丽的观光河,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“最后一段活着的古运河”,使台儿庄古城“江北水乡·运河古城”的风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。久经风雨的天后宫在古运河边静静伫立,继续护佑着南来北往的航行船只和台儿庄这片热土。

万家东巷

万家,台儿庄古城“四大家”之一。主人万郎中祖籍山西,清朝康熙年间迁至台儿庄,因漕运而发迹。万家依附古城而生,盛于清中期,衰于晚期,毁于战火,重建于当代,它的经历正是台儿庄古城兴盛、毁灭、重建的历史缩影。

万家的宅第名为扶风堂,俗称“万家大院”,以四合院为基本结构,采用青砖青瓦的梁柱式砖木结构,楼高院深,墙厚基宽,设计精巧,雕刻考究,其豪华程度为台儿庄之最。

通过经商发家的万家,在建筑上颇具内涵。万家的门楼,是“识礼之门”,有诗棋书画梅兰竹菊,老人儿童欢愉的情景,表达高雅的品质和诗书继世的思想。前门对为“忠厚传家,诗书继世”,后门对为“家声麟凤,国器圭璋”,希望万家由商而学,由学而官,永世传承。

重建后的古城汇集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的文化,传承了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,并将历史记忆和时代精神完美融合在古城之中,成为寄托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。在这里,人们找到了生命的热土、文化的根基和历史的脉搏,台儿庄这座城市必将会展现出旺盛生命力,书写着幸福生活的壮美篇章。